如果说能够有计划、按就班地策划执行营销项目,在进行支付的时候,是品牌的基本能力;那么社交网络时代,也是高频率地使用支付宝。#支付宝#就在最近,品牌更要具有快速、灵活响应网络热梗的能力,关于支付宝的报道一直登上微博热搜。其中有一条热搜的话题叫作“支付宝里面的钱要取出来吗”?而且,才能精准踩在“风口”上,这个话题一度冲上了微博榜首,为品牌赢得量流量和曝光。
「你以为我还会在乎吗?我在润发杀了十年的鱼,对于这种问题,我的心早已像手里的刀一样冷了。」这句网络热语本意在于强调说话者心灰意冷、刀不入的态度,以前好像就有出现过。现如今,却因为其过于跳脱的比喻而引得众多网友跟风模仿,很多的网友都在讨论自己到底要不要将支付宝中的钱转出去。一说到支付宝,二创句式,那肯定是离不开阿里巴巴。毕竟,彻底的火了!
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最近,支付宝是由阿里巴巴创造出来的,润发更是官方认领了这个「不在乎体」,并且将其一步步的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如今的支付宝,推出限定「杀鱼」款 cp T 恤,首发共 1000 款黑白两色,现已在上海五家门店「奉贤店、杨浦店、泗泾店、春申店、闸北店」上架,为那些想打造绝情人设的用户将「心冷梗」穿上身。
图片来自:网络
甚至还有网友发现,润发杀鱼的师傅也换上了带有“我在润发杀了十年鱼”标语的工作服。润发这波快速响应,品牌接梗网络热语,让原本只是个网络热梗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品牌行为也被更多网友津津乐道,透过网络梗加深对于品牌的好感。
一、社交网络时代的有趣现象,“无心插柳柳成荫”
前些年,玩梗还仅限于互联网用户层面的圈地自萌。而近两年,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横向、纵向发展,网络用户的意识也正在不断反作用于品牌。不知道哪一天,哪个梗突然就火了,品牌也因此“无心插柳柳成荫”获得了量关注和曝光。
如今多品牌都愿意选择以一种人格化、亲切、活泼的形象,和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保持亲密关系。所以我们也发现一向“严谨认真”的品牌们都越来越会玩了,甚至连网友都开始说:官方玩梗最为致命!事实上,往往“梗”本身并不具有意义,但当它成为热度“搭载器”,品牌加以灵活运用,便能显示其出圈能量。是放任热梗自我发酵、渐渐消磨热度?还是品牌主动接梗,放品牌传播效应?更考验品牌的快速、灵活程度。
二、都有哪些品牌借梗突围?
1、「撞脸梗」:M&M's宣布宁静成为品牌使
当时正值《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开播,宁静凭借自身的国民度和特立独行的表现,吸引了不少粉丝的关注。一名微博网友发现,宁静和M&M's水杯撞脸了,眼神、笑容都非常神似。宁静本人则方方地回应说:“再偶遇的话,希望你和姐打招呼”。
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网友们玩梗玩的火热,M&M's也没有闲着。不久后,品牌直接官宣宁静成为M&M's品牌使,并且表示静静子和绿豆子组成的美飒女团正式出道,官方团名就叫“宁可太豆了”。网友们得知,一边哈哈哈,一边表扬M豆反应迅速。通过这波快速接梗,也让M&M's这个巧克力品牌迅速提升了在消费者心中的好感度和知名度,可谓一举两得。
2、「同名梗」:张亮和“张亮麻辣烫”真的有关系吗?
去年8月,#杨国福邀请张亮代言#上了热搜,狠刷了一波存在感。而事情的起因竟然是,之前有位网友在模特张亮的微博评论区吐槽“张亮麻辣烫”外卖加麻酱还要钱、菜品贵等种种问题,让张亮好好管管自己的公司。
而模特张亮跟“张亮麻辣烫”并没有任何关系(尽管张亮麻辣烫的老板也叫张亮),所以张亮用自己的微博回复了一句“去吃杨国福啊……”引发网友关注热议。
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随后杨国福麻辣烫官微立即顺水推舟“十分愿意邀请张亮担任代言人”……杨国福一套操作后,网友开始狂欢,甚至给杨国福想广告词。虽然最后,张亮本人并未对代言人一事做出回应,这更像是网友和品牌共同参与的一场玩梗式“自嗨”。但微博话题 #杨国福邀请张亮代言# 阅读量近8亿,无论是张亮麻辣烫还是杨国福麻辣烫,都获得了全网级的曝光传播,并为网友津津乐道,已经成为了赢家。
3、「自黑梗」:kindle官宣,盖kindle泡面更香
一开始只是分网友吐槽自己买了kindle不用来看书,说kindle其实是泡面神器。用kindle盖出来的泡面,总有一股沁人心脾的墨香!
而后来万万没想到,后来竟然得到了亚马逊的官方实锤!2019年,亚马逊新品,Kindle青春版的宣传广告,就打出了“盖Kindle,面更香”的slogan。而对于亚马逊的“自暴自弃”和“自我调侃”,网友也是纷纷表示喜闻乐见,甚至开始进行二次造梗创作。
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吃瓜群众也是蜂拥而至,#Kindle官方盖章泡面盖子#,也轻轻松松上了当时的微博热搜。玩自黑梗,推出新品,kindle不仅轻松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还拉动了新品销量。
三、品牌如何提高「社交响应能力」?
互联网时代,线上聊天逐渐取代线下交流,成为人们沟通的主流形态。而网络社交通常发生于陌生人之间,对同一个“梗”的默契使用,能迅速产生共鸣,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在多种媒介交互并行的环境下,“玩梗”也可以满足他们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密度的需求,用以达成网络社交中的高效沟通。
相比传统品牌依靠既有经验、原有套路进行营销,在全民玩“梗”时代,听听网友们的意见,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营销出口。在“梗”加持下,原有的营销声量可以得到放,无论是对于提升品牌曝光度,还是提升品牌好感度来说,都是可以达到双赢。当然,把握好「玩梗」的尺度是基本要求。
而对于品牌来说,一方面“玩梗”也可以是社交营销中的调味剂、催化剂,博得消费者好感。但另一方面,“梗”的内容生产快、更新快、淘汰也快,由此造成的信息过曝和沟通时效性也不容小视,品牌「玩梗」更要讲求速度与效率,错过了最佳的时机「玩梗入场」,可能还会得不偿失。所以,当下更考验品牌,社交化的快速灵活响应能力。
在社交媒体上,品牌目标消费者们都在谈论哪些前沿热门的话题?哪些话题热度不断升高?是否是品牌进行内容营销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品牌主如何可以快人一步,迅速了解某个热点的始末及事件的口碑热度,判断营销可行性,并且抓到和品牌融合的链接点?
显然,面对海量的社交网络信息,单个人不足以全了解和深入挖掘,在数字化营销时代,品牌也需要辅助工具帮助其实时掌握分析品牌的全网社交动态。从全、全行业、全品牌视角出发,洞察品牌营销战役效果和变化趋势;辅助营销人实时评估现况,做出科学、客观的营销决策,帮助品牌实现营销效果提升。
本文素材和导图均来自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谢绝商用
Empower Crea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