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音频领域的独角兽,Next Generation Domain Name System)技术的研究和,喜马拉雅上市计划频频传出,以及面向金融、、教育、型企业等垂直行业的场景化落地。ZDNS 是一家由中科院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但总是被回避和否认。这一次,2013年,喜马拉雅终于不再“逃避”了!
9月13日晚上,公司专注于互联网域名服务体系和IP地址服务体系的技术研究和创新,上市消息流传多年的喜马拉雅终于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是经工信批复的我国运行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的三家机构之一,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其保荐人。在这之前,并构建了亚洲第新顶级域名服务平。从互联网诞生之初,喜马拉雅曾经在美国申请上市,“三层架构”——物理设施层(计算、网络、存储等),但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基础技术和核心资源层(域名系统、IP地址等),最终还是投入了香港的怀抱。
截止到目前,应用层(网络搜索、电子商务、社交软件等)——便开始确立。从技术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来看,喜马拉雅已完成了9轮融资,域名系统技术也到了升级的临界点。为了突破传统域名系统在业务体验,可以说是深受各投资方喜爱,估值已然超过了240亿港元。
那么,今天呢,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关喜马拉雅的具体情况吧。
一、行业表现
跟抓住人们听觉和视觉双重感受的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不同,喜马拉雅倡导的是以音频为特色的“耳朵经济”,是目前最的在线音频平台。在音频赛道领域,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喜马拉雅、蜻蜓和荔枝三足鼎立的面。
(1). 然而,音频板块体量却不算,天花板也不算高
根据招股书,预计到2025年,在线音频市场将跻身千亿赛道;但是,未来五年的市场增速会有所下降。
在月活跃用户方面,喜马拉雅移动端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从2020年的1.02亿增长到2021年第二季度的1.11亿,同比增长了8.82%;在收听时长方面,喜马拉雅今年第二季度较去年同期只增加了11分钟。
喜马拉雅的月活跃用户和收听时长虽然逐年稳步上升,但是上升速度却异常缓慢。对比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来说,仅仅依靠“声音”来发展的音频行业,确实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体量之差无法比拟。
(2). 喜马拉雅面临着极其激烈的市场竞争
腾讯、字节跳动、快手等等网络巨头也都纷纷在布自己的音频板块。对于音频板块的布,网络巨头们并不是刻意抢占喜马拉雅的市场,而是在不断完善自身生态,从而创造更多的可能。
不知道家发现没有,像是腾讯、字节、网易云等等这些进入音频市场的玩家,都是携带了充足的IP资源入场的。这对喜马拉雅来说,可谓是被将了一军。
毕竟,喜马拉雅深受侵权问题困扰。在近五年的时间里,喜马拉雅仅因侵权问题就涉及1500起左右的案件。喜马拉雅也在招股书中提到,未来可能会继续面临侵权、盗用及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索偿。
如此看来,音频领域的蛋糕就那么点儿,竞争者却异常的多,再加上佬们都纷纷携带优质资源入,无异于是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二、业务布
那么,行业竞争压力山的喜马拉雅只能破罐子破摔吗?当然不能这样!也绝不是这样!
喜马拉雅之所以能够存活至今,并且取得如今的市场份额一定是有其优势所在的。
(1). 喜马拉雅已建成“PGC+PUGC+UGC”的全覆盖生态体系
在这里呢,先给家解释一下这些“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PGC,又叫PCC,是指职业生产内容,代表了更专业化、更优质化的内容。可以理解为优质原创内容的创作者或如媒体平台的记者、编辑等的具有专业性的平台V玩家。
UGC,就是指用户生产内容。可以理解为喜马拉雅的普通用户自行创造并上传的内容。更注重的是以粉丝为中心,以用户互动为内容的碎片化内容交互模式。
PUGC就有的说了,这个模式是由喜马拉雅最早提出的,指的是PGC和UGC相结合的内容生产模式。PUGC既结合了UGC的广度,又结合了PGC的深度,彻底打通了喜马拉雅的上中下游。
目前,喜马拉雅形成了上游版权方、中游创作者到下游用户的全面覆盖,广泛涉猎了个人成长、历史人文、亲子感情、商业财经以及娱乐内容等音频内容。
(2). 喜马拉雅早已对物联网和其他平台进行了布
在物联网方面的布,喜马拉雅的涉猎范围同样广泛,无论是车载音频还是智能家居,都能看到喜马拉雅的身影。
在智能家居方面,喜马拉雅早在2017年就创造出了小雅AI智能音箱。虽跟小度、天猫精灵、小爱等无法媲美,但是最起码也是入了行,拓展了自身音频服务边界;目前,喜马拉雅也与主要的智能家用电器制造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在车载音频方面,喜马拉雅已和70多家车企达成合作,成功植入喜马拉雅的音频内容。
得益于对物联网和其他平台的布,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喜马拉雅月活用户到达了1.51亿,其中包括物联网及车载场景月活跃用户0.49 亿及第三方应用月活跃用户1.02亿,可以说业务拓展颇具成效。
更何况现在国内造车热潮不减,各科技公司纷纷布,喜马拉雅紧抱物联网腿绝对称得上是聪明的做法。
三、业绩表现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喜马拉雅的业绩表现吧。
根据招股书,2018-2020年,喜马拉雅分别实现总营收14.81亿元、26.98亿元和40.76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25.14亿元,同比增长55.5%。
我们乍一看呢,感觉喜马拉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喜马拉雅却持续产生亏损,2018-2020年,喜马拉雅产生的年内亏损分别为31.42亿元、19.25亿元和28.82亿元;2021上半年亏损了68.66亿元。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朋友感到疑惑了?为什么喜马拉雅会持续亏损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1). 变现渠道不成熟
喜马拉雅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四个,分别是订阅、广告、直播和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虽然营收结构多元化,但是,其最成熟的变现渠道却仍只有订阅业务。喜马拉雅的分收入均来自于订阅业务的贡献。
订阅业务主要指会员订阅以及付费点播收听业务,可以理解为知识付费业务。2018-2020年,虽然喜马拉雅平均月活付费用户和付费会员的比例正在稳步提升,但始终都处于较低水平,也仅仅占了12%左右而已。
就拿我来说,我使用喜马拉雅听书也有3年多的时间了,虽算不上是元老级听众,但听书时间也不短了吧。但我...就一次都没付过费…不让我听我就不听,反正免费专辑多的是…所以啊,现在像我一样的“白嫖”是越来越多了,搞知识付费…难啊…
最成熟的变现渠道都这个尿性,剩下的渠道,例如广告、直播等等,就更不用说了。在现在这个社会,不看长相、听听声音就狂刷礼物的哥,还是不太多啊…
但是,如果有,请联系我!!!(开个玩笑,哈哈哈哈哈哈哈)
(2). 成本不断增加
一方面,喜马拉雅的营销费用和研发费用在不断提高。喜马拉雅正在不断拓宽自身的业务边界,所以喜马拉雅开始注重研发费用的投入;同时,在听众似乎“盘不活”的情况下,持续的营销宣传吸引新用户和引导新老用户付费应该算最有成效的手段了。
另一方面,喜马拉雅的营业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其中,收入分成费、内容成本和支付手续费都是一笔极的开支,在营业成本中占了极的比例。
在上一分我也提到了,喜马拉雅深受侵权问题折磨,所以呢,这种对IP合作方的付费和购买版权许可的费用是极其必要的。并且,为了留住优质创作者、增加用户粘性,这种付费的激励措施也是不可摒弃的。
对于此次上市募资的目的,喜马拉雅也表示将用于内容方面以及营销的投入。由此可见,这一方面确实是喜马拉雅面临的“困境”。
那么写到这里,也想问家一个问题:喜马拉雅入物联网你能够想到什么呢?——这是一个极其耗钱的工作呀!如果以后继续亏损的话...那可能就是物联网的锅...
四、总结
喜马拉雅正在不断为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而努力,所以呢,上市募资也就成了实现宏图伟业的下一步。毕竟,就像我刚才提到的,发展车载音频、智能家居等业务是一个非常“耗钱”的布,可谓是“钱途无量”。
至于“钱途”何时变“前途”,就目前来说可能还是个未知数。
【港股打新动态】
新股上市:今天暂无上市新股。
新股招股:今天,“堃博医疗-B”和“创胜集团-B”仍在招股。
递表申请:昨天,“艺翔控股有限公司”申请递表,公司为领先的喷绘介质制造商,保荐人为浤博资本。
【港股小课堂】
今天,我们的小课堂来学“震仓”。
所谓震仓,就是为了清洗浮筹以减轻日后拉升时的抛压和降低拉升成本而进行的洗盘动作。震仓是常用的买卖手段之一。
为了避免散户“搭顺风车”的行为,在看好某股表现而进行炒卖或操控时,会尽量使股价按照市场规律而产生涨跌。通常会不断收集股份以便于更好的控制股价。当收紧股份后,若股价在极短的时间内幅下跌,那么可能就是在作出通过恐慌性抛售将散户震走的震仓行为。
投资港美股,就看读懂港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