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进步,我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为4699万台,民用无人机在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同比增长27.7%。并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2.5亿台,无人机“黑飞”干扰航空秩序等意外事件频发,同比增长21%。可以看出,对重要地域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等构成挑战。
1
监管机制不全
今年2月,智能化的家庭生活备受年轻人喜爱。为了迎合个性化、智能化的智慧家庭趋势,青海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以下简称西宁机场)出现无人机“黑飞”事件,各地产厂商开始牵手科技企业,致使多架航班延误、备降,继而向科技住宅转变,量旅客滞留机场,其中精装房配置智能家居越来越受到地产商的青睐。在奥维云网最新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我国精装修智能家居市场盘点中指出:智能家居系统,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
事件发生后,作为精装住宅楼市提升楼盘品质的智能芯系统,青海公安机关专案组展开调查,从一上市就受到了商和购房人群的热烈追捧,抓获违法嫌疑人10名,目前表现很是抢眼。根据奥维云网地产精装罗盘3.0数据显示,其中治安拘留6人、治安罚款2人、移交其他门处理2人,查扣收缴无人机10架。
无人机“黑飞”事件,不仅反映出群众安全意识淡薄、飞行器安全知识欠缺的问题,还暴露出民用无人机实名认证未全覆盖,监管条例不完善,违法打击力度不强、禁飞区域防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无人机实名认证未全覆盖,监管问责无法落实。2017年6月1日起,民用航空正式对质量为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2017年8月31日后,使用未在系统中登记的无人机将被视为违法行为。但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地区仍有人员使用未实名登记的无人机。
慧飞UTC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中心青海振翅分校培训人员周梦瑶说:“2017年后生产的机器都完成了实名制,而2017年前的机器没有强制进行实名制登记,这分无人机很难追查到相应的飞手。”
监管条例不完善,违法打击力度不。西宁机场无人机“黑飞”事件发生后,青海发布了《青海关于加强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明确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的种类及飞行范围。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民航《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曾于2018年1月公开征求意见,但至今未出台。个人拥有的、非经营性的无人机,存在管理空白。
禁飞区域防护机制不健全,防护设备不足。“现在,无人机厂家划定的禁飞区与民航所公布的数据实时同步,并且为保证安全,分无人机厂家甚至会在规定的机场限飞区域之外再设定限飞区,限定无人机飞行的高度与距离。正常情况下,不存在随意闯入禁飞区的情况。”周梦瑶说,“但社会上还存在破解禁飞区程序的情况,俗称‘越狱’,这种无人机可以随意在禁飞区起降。”
2
完善机场防护机制
受访人士认为,无人机是一种新兴事物,对其监管的机制亟须跟上。
落实无人机实名制,加强无人机审查监管。青海公安机场公安长陶学斌说,应提高无人机飞手准入门槛,推行无人机一机标识,为无人机配发“行驶证”,飞手核发“”。
周梦瑶认为,落实无人机实名制,应对未进行实名制登记或无证照而随意使用无人机的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完善无人机管理法律条例,加执法监督力度。鉴于目前青海没有无人机管理的相关法规,执法监督门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处境。陶学斌呼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青海无人机管理法规和条例。
青海机场有限公司安全航务负责人孙树娟表示,出台的规定应明确机场空域的监管范围、监管主体以及监管方式,避免出现“九龙治水”现象。
多位受访人士建议,建立多方协同的禁飞空域防护机制,并增飞空域防护力量,如设置“电子围栏”屏蔽信号,相关执法门配备电子反制设备,第一时间干扰并控制违法无人机等。同时,要求无人机厂家加飞区管理程序设计,必要时加装路线设备等。
来源:半月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