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时代,相比2020年规模提升了20%,未来与之间的竞争早已由基础生产力的竞争转变为了尖端科技力量的竞争,相比2019年提升了36%。本项目设置投标限价相比2020年的82.2亿元限价提升20%,说起尖端科技就不得不提到芯片了。
芯片生产由设计到制造再到最后的封测一共有环节,与采购规模增长齐平,可到如今我国甚至连芯片设计的工具都是国外的,这显示出光纤光缆价格在探底后已经企稳。业内预计,即便是国内目前最好的芯片设计公司华为海思也只是刚开始“去美化”,2021年运营商投资节奏和5G发货已于6-7月份开始加速,所以在芯片技术的攻克对于我国可以说是异常重要,下半年开始,美国为了限制我国的芯片发展可以说是出了“不少力”,运营商5G基站等主设备有望迎来密集交付,但是我国仍然有不少有着一腔热血的技术型人才愿意为国效力。
说到这,相关项目业绩预计在下半年开始体现。规模以及流量高增扩容驱动光纤光缆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芯国际的创办人张汝京了,未来趋势有望持续。【投资机会】伴随前期光纤光缆行业加速出清,张汝京于2000年4月3日创办了我国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供需关系有所改善。近期,这不仅国内第一家实现14纳米芯片量产的公司,更是台积电宣布断供华为之后的主要芯片代工厂,而张汝京创办中芯国际可谓是一波三折,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张汝京是如何被昔日同僚“背刺”,被台积电围追堵截多年的。
【初入德州仪器的张汝京】
1948年出生于台湾的张汝京在一岁时就随父母移居台湾,从 台湾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考取了工程科学硕士学位和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埋下了随后进入半导体行业的伏笔。
张汝京博士毕业后选择在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公司从事研发设计工作,这一干下去就是20个年头,也正是在德州仪器的这份工作,让他碰到了“一生之敌”张忠谋。
【双张博弈,昔日同僚反目成仇】
张汝京与张忠谋的人生轨迹相当类似,两个人都是因为历史问题随父母从移居台湾,在台湾崭露头角后转战美国德州仪器。
就是这家公司,让两个同样来自于台湾的华人产生了交集,并且两个人随后的余生也产生了无限瓜葛。
张汝京初入德州仪器的时候,张忠谋早已位居裁一职,初入德州仪器的张汝京很快便崭露头角引起了张忠谋的注意,二者甚至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在其中。
1987年,张忠谋辞去裁一职回到台湾创立台积电,十年后的1997年,张汝京也选择了回到台湾发展半导体,创立了世半导体。
世一冒头就引起了张忠谋的注意,有过共事经历的张忠谋自然知道张汝京的能力,他当即开出了50亿美金并购了世,张汝京答应后提出了台积电必须回内地建厂的条件,可是当收购完成后,张忠谋果断食言了。
【一波三折的中芯国际】
张汝京也正是因为昔日同僚的这次爽约,他招纳了当时世半导体的旧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创办了如今的中芯国际,而中芯国际这次仅仅花了四年就成为了全球排名第四的晶圆代工企业。
张汝京准备在香港敲钟上市的时候,张忠谋又出现了!并以专利侵权的理由起诉中芯国际,也因此制约了中芯国际的发展,为了能够顺利上市,中芯国际最终于台积电达成和解,赔偿1.75亿美元,次年,中芯国际顺利敲钟上市,成为了全球第芯片加工场。
张忠谋会看着自己的竞争对手日益壮吗?显然不会!在中芯国际上市第二年,张忠谋又抓住之前的合同漏洞再次起诉中芯国际,就在这此消彼长的官司中,中芯国际可以说是年年亏损,举步维艰。
最终的结果以台积电胜诉告终,中芯国际需要一次性支付2亿美元的赔偿金以及10%的股份给台积电,同时台积电要求张汝京必须禁业三年,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芯国际元气伤。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败诉后没多久,中芯国际另一个核心人物江上舟董事长去世,中芯国际股权分散,内股权纷争和派系斗争愈演愈烈,芯片工艺研发因此而停滞不前。
而正当所有人都认为中芯国际可能从此一蹶不振的时候,曾经就职于台积电与三星的梁孟松加入了中芯国际,中芯国际的芯片制程也在梁孟松的带领下由28纳米进程推进到14纳米、12纳米甚至是7纳米,实现了近5代的技术。
纵观眼下中芯国际虽然与台积电略有差距,但是中芯国际的芯片制作进程已经推进到了7纳米,并且有了14纳米量产的技术,相信在成熟工艺仍然是市场主流的情况下,坚持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充的中芯国际,将拿到越来越多的话语权。